两名本地女子
透过中介假雇用多名越南女子
助其取得长期留澳资格
警方拘捕5人
……
疫下当局保障澳人就业
今年有逾5,000外雇续期不获批
本地女荷官收取24,000元报酬,透过中介以假雇佣协助2名越南籍女子取得蓝卡,长时间留澳。该名女子日前到北安外地雇员分处取消其中一人的蓝卡时被处理手续的治安警员揭发,有人承认犯案。警方在调查一宗逾期逗留案件时亦揭发一名女子涉嫌收酬假雇佣。警方将两案一干人等移交检察院处理,并追查在逃者下落。首案涉案女庄荷姓区,50多岁,澳门居民。另一疑犯姓阮(Nguyen),女,50多岁,越南籍,报称家佣。两名在逃者姓罗,男,60多岁,澳门居民,案中中介;姓周(Chu),女,30多岁,越南籍,报称家佣。区姓嫌犯上月17日到北安外地雇员分处取消周姓越南女子的蓝卡。警员查问原因及家务细节时,区嫌支吾以对,亦未能认出周女的容貌。警方怀疑涉及虚假聘用,进一步查问。有人终承认去年8月及今年6月,在罗某介绍下收取合共24,000澳门元报酬,虚假聘用周女及阮女,协助2人取得逗留资格。警方传讯阮女,阮女未能清楚讲出区某的工作地点及内容,终承认以钱“购得”逗留资格。警方以虚假文件罪将两人落案,并追查罗某及周女下落。
另外,警方处理一宗逾期逗留案件时,揭发姓班(Ban)越南籍女子支付22,000元,透过谢姓女中介伙同林姓女“雇主”以假聘用方式留澳。谢姓女中介供称不知情,不清楚林女与班某的雇佣情况。案中林女承认作案,但供称只收到7,000元报酬。调查期间,警方发现林某还聘用一名姓范(Pham)越南籍女子。警方发现范女的出入境记录与林某口供不吻合,揭发另一宗涉及林某的假聘用案。警方将3人落案移交检察院,并追查范女下落。
劳工局局长黄志雄表示,截至今年5月底,持蓝卡的外地雇员为189,274人,较去年年底减少7,264人;于今年1至5月期间,共有5,246个专业及非专业外地雇员许可续期申请不获批准。黄志雄强调,在任何时候,外雇仅属临时补充本地人力资源不足。倘企业因应实际营运情况而需要与雇员终止工作关系,必须先让与本地雇员相同职种的外雇退场,以确保本地雇员优先及持续就业。
截至今年5月底,在整体外雇人数中,专业及非专业外地雇员占158,470人,较去年年底减少7,558人,减少的外地雇员主要涉及的行业包括:建筑业(减少2,432人)、酒店业(减少1,510人)、饮食业(减少1,157人)、批发及零售业(减少1,128人)。今年上半年期间,申请失业津贴的求职者共有约2,868人,主要集中于博彩业、零售业、建筑业、餐饮业及旅游业,涉及工种主要为售货员、账房、侍应、公关及保安员等。截至今年6月,完成带津课程并出席就业配对会/招聘活动约有690人,完成面试约有670人,成功获聘者约有460人,获聘用的工种包括电工助理、油漆助理、泥水助理、助理施工主管、娱乐场保安员等,局方会持续跟进完成培训课程学员就业对接工作。
在增强应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及提升就业机会方面,劳工局与本澳企业合作推出“疫境自强‧职出前程”职场体验计划,让应届毕业生透过在企业实习获取职场工作经验。有关计划共提供1,800个工作岗位,共收到1,618人报名。劳工局会跟进获聘者的上班状况,并为未能成功获聘的参加者提供职业配对及就业支援服务。黄志雄表示对本澳经济前景充满信心,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克服,但对当前状况不会掉以轻心,将继续密切关注环球经济最新变化,以及本澳劳动市场供需、企业聘用雇员情况等因素,对外雇作适时适度调控。
劳工局副局长陈元童表示,今年6月外雇批准额为224,093人,而持有蓝卡数为186,427人,整体使用率超过80%。而过去审批额及蓝卡数持续在逾80%的情况,因外雇涉及不同工种,尤其涉及建筑业,相关申请存在换人、工序轮换,故使用名额与蓝卡数存在时间误差。今年6月同比去年12月减少10,111人,反映政府有根据劳动市场变化的情况去落实外雇退场机制。
陈元童表示,今年1月至7月24日,劳工局为2,049名本地求职者成功配对;外雇退场数字超过10,000人,而本地雇员入职逾2,000人,反映真实的就业转介。
黄志雄回复议员口头质询时,以今年上半年劳资纠纷、投诉欠薪及解雇个案及人数对比去年同期均有降幅为例,认为暂未见整体欠薪及解雇情况有严重趋势。黄志雄表示,至今年上半年当局共接获661宗劳资纠纷个案,涉及雇员有1,330人次,对比去年同期个案减少22%,投诉人次减少15%;当中投诉欠薪及解雇共390宗个案,涉及雇员807人次,对比去年同期个案减少23%,投诉人次减少12%。认为劳资双方互谅互让,善意协商工作及假期安排,共度时艰,暂未见整体欠薪及解雇情况有严重趋势。
对于当局会否检讨及完善劳动债权保障基金申请预支的机制,全面检讨完善已经实施多年的欠薪追讨规范和程序,以及加强欠薪行为的处罚。黄志雄回复称,对于企业已无能力支付雇员劳动债权的情况,当局会协助合资格的雇员依法向劳动债权保障基金提出申请,以保障雇员相关劳动债权,同时当局会持续透过多元宣传渠道及方式,进行普法倡导,以加深市民对相关法律认识。